厦门一男子欠债千万,竟设“连环计”转移房产!真相曝光!法院判了_蒋某_财产_思明区法院
厦门一男子欠债千万元
欠钱不还却耍起“小聪明”
伪造房产交易企图逃避执行
一顿操作最终难逃“铁窗泪”
缴纳了款项还面临刑责
近日,厦门思明区法院
发布了这样一起案件
一起来看看
事出反常
房产刚到名下,几个小时就“易主”
蒋某因经营失败,债务缠身
在厦门各法院有多达
26件未履行完毕的执行案件
展开剩余81%涉案标的额逾千万元
从面上看
蒋某名下已无任何资产可供执行
但细心的执行员还是发现了蛛丝马迹:
在核查蒋某房产交易历史记录时,执行员发现 蒋某名下曾登记过一套房产(蒋某及其配偶分别占1%和99%的份额),但房产在其名下 仅几个小时就“易主”了。
//
正所谓“事出反常必有妖”
执行员根据上述房产交易情况
进一步顺藤摸瓜发现:
蒋某居然与同一案外人李某 签订了多份房产出售合同,尽管房产从蒋某及其配偶名下过户出去,但真实的交易情况仍扑朔迷离。
为了查清事实,执行员多次通知蒋某到庭配合调查说明情况,但蒋某对房产交易情况及款项去向始终模棱两可、前后不一,显然企图隐瞒事实真相以逃避法律制裁。
//
揭秘真相
设下“连环计”,恶意转移财产
尽管蒋某 百般抵赖、矢口否认
执行员经过对蒋某
及房产中介、 购房者
多次“背对背”调查询问
全方位调取核查银行流水等
终将迷雾层层拨开
原来,多年前蒋某及其配偶因政策原因,获得以优惠价格从当时公房管理单位购买一套房产的购房资格,价格为500万元左右。 因当时债务缠身已无法拿出这么多钱,且担心即便购入也会被法院处置偿债,蒋某遂精心设计一出“连环计”。
第一计“暗度陈仓”:
//
在中介的居间介绍之下,蒋某及其配偶以730万元将房产转卖给他人,使用他人的银行账户收取卖房款。
第二计“无中生有”:
//
蒋某和买受人又签订了两份远低于真实交易价格的虚假合同,企图以低价合同来掩盖卖房所得的真实收入,防止法院追缴卖房所得差价。
第三计“金蝉脱壳”:
//
蒋某在房产登记时将自己产权占比设定为1%,配偶则高达99%,企图以此让法院在认定其财产份额时,最大程度降低自身财产占比,避免被事后追缴。
杨希/漫画
自食恶果
交出166万元还被判刑
所有事实调查清楚并固定证据后,思明区法院以未如实申报财产情况及恶意转移财产为由对蒋某 作出拘留决定,并责令其限期将卖房所得收入如数交给法院。但蒋某仍心存侥幸, 在支付8万元后便拒绝缴交剩余款项。
为维护司法权威,保障胜诉人合法权益,思明区法院将蒋某涉嫌拒执罪的线索依法移送公安机关 立案侦查。检察院最终以 蒋某涉嫌拒不执行判决、裁定罪起诉至法院。
案件审理期间,经过刑事法官的释法说理,蒋某在宣判前将剩余的房产交易所得款陆续缴纳至思明区法院账户, 总计166万元。
蒋某的违法犯罪行为已经确凿,鉴于他主动还款等行为,法院最终以 拒不执行判决、裁定罪对其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并宣告缓刑,体现宽严相济的司法政策。
法官说法
依照最新的司法解释,被执行人隐藏、转移、故意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、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,致使判决、裁定无法执行的,构成拒不执行判决、裁定罪。其中,行为人为逃避执行义务,在诉讼开始后、裁判生效前实施隐藏、转移财产等行为,要求其执行而拒不执行的,同样以拒不执行判决、裁定罪追究刑事责任。
蒋某最终面临法律制裁,归根结底是他心中对法律缺乏敬畏之心,自以为能够通过隐匿、转移财产来逃避生效判决。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,司法机关已构筑了防治拒执犯罪行为的严密法网,任何企图对抗法律的行为终将付出代价。
(注:本文名称均为化名)
海峡导报记者 陈捷 曾艺轩 通讯员 思法
编辑 陈思亲
海峡导报微信(ID hxdbwx )整合编辑
发布于:福建省